来源:商报网
据俄罗斯卫星网消息,近期,中国的一项调查显示,超过半数受访青年感觉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,其中有47.1%的人感觉词汇量匮乏、表达单一。几位中国年轻人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,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媒介的发展,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网络语言和表情包进行交流,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大大降低,这种趋势导致了词汇量的减少和表达能力的下降。对于这一现象,中国专家认为,个人和国家都应该重视这一问题,提倡深入阅读和表达习惯的养成,以促进思维和认知的发展。
表达能力下降:年轻人的共同感受
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(wenjuan.com)近日发布的一项有1333名青年参与的调查显示,53.3%的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了。47.1%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、表达单一,43.2%的受访青年表示用笔写字变少,41.5%的受访青年遇到过词不达意,难以准确表达想法的情况。
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,00后占14.1%,95后占21.0%,90后占40.7%,85后占14.9%,80后占9.3%。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占1.3%,高中/中职的占8.8%,大专/高职的占25.7%,本科占61.7%,硕博研究生占2.5%。
几位中国年轻人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一致表示,他们都感受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存在下降的情况。上海的青年律师何潇运营着自己的自媒体账号,由于经常需要进行写作,因此她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曾有过非常深入的分析。最近,她留意到,不仅仅是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值得关注,口头表达能力的下降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。
她说:“在过年期间,我观察到我身边的一些弟弟妹妹和亲戚的表达能力相对有所欠缺。在过年的环境里,我们经常需要进行语言表达,所以这种情况显得格外明显。特别是在和他们的对话中,我能感觉到他们有时半天也说不出自己的想法,或者说他们的想法无法用恰当的词语、句子表达出来。”
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年轻人魏妍对于在表达时常常感觉“词穷”体会很深。她说:“如果现在要我写一篇较长的文章或者表达比较深刻的看法,我的能力明显不如以前。原因可能是因为之前上学的时候积累了很多语言表达的经验,一直在背东西、看东西,有很多需要表达的场合,所以表达能力相对较强。工作之后脱离了之前的那种环境,现在看的少、说的少,积累和思考的也相对少,逐渐变得不太会表达,也就出现词穷的情况了。”
在中国的社交平台豆瓣上有一个名为“文字失语症互助联盟”的小组,目前已经拥有38万名成员。许多人在这个小组中关于如何进行表达求助他人,比如,“如何形容某种感受”或“如何描述某种景色”。
输入与输出的不足给表达带来挑战
对于“词穷”现象产生的原因,调查显示,阅读量少、表达能力弱化排在首位,获选率为54.0%,之后是过度依赖网络语言和表情包,缺乏创造力(53.0%),碎片化浏览信息,难以形成系统思维(52.1%),获选率均超过了半数。其他原因还包括线下面对面沟通交流变少(47.6%),“短平快”的表达方式盛行(34.4%),快节奏生活让人难以沉下心思考(33.1%),与人交流的欲望下降,不想表达(17.6%)。
对于上述原因,受访者们普遍表示认同。魏妍特别强调碎片化信息给表达能力带来的挑战。她指出,浅显、简化的内容难以在记忆里留下深刻印象,也使人们对深入思考和阅读失去兴趣。
魏妍说:“现在看到短篇美文或者很棒的短视频,会感觉内容很不错、很中肯,但看了很多后,它们之间很难形成逻辑联系,也就难以融入自己的语言体系。如果将一个观点放在一个完整的逻辑系统里,比如说课文或者小说中,那么它更容易让人们记住,但碎片化信息则缺乏支撑点。”
何潇则总结出两大原因,分别是输入和输出的问题。一方面是输入的量和深度不够;另一方面是输出的练习太少。
她解释道:“第一,如果输入端内容较少,可调用的词汇和句子减少,那么在表达中就会感到匮乏。此外,当下流行的短视频、碎片化信息使得人们输入内容更加简化,这必然导致输入的深度不够。第二,练习输出太少。一方面可能是输出的场景不够丰富,这是客观原因。比如,工作中如果所做的事情是重复性的,那么每天说的内容也就差不多,这会导致说的内容比较少,练习的机会也就减少了。另一方面是主观原因,可能是自己对于输出和表达的欲望不强,平时也不太爱讲话,这也必然导致练习的次数减少,表达能力也就相应减弱。”
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、著名文化产业学者郭万超告诉卫星通讯社,“任何功能都存在‘用进废退’的情况,语言也不例外。如果不经常使用,语言能力就会下降。现在人们更多地依赖简化的网络语言,甚至在写文章时都不再用笔写字,阅读碎片化现象严重,缺乏深度和系统性阅读会导致语言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出现下降。”
|